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載入中

資料處理中

大師的作品鳳凰雕塑地標 

共三隻鳳凰雕塑各位於建國路與文衡路交會處、南京路與國泰路交會處、五甲路與臨海路交會處。各分別代表著鳳山市的誕生、成長與茁壯。一系列鳳凰雕塑作品:雛鳳、綵鳳、威鳳羽,是由國寶級台灣雕塑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子楊奉琛規劃設計,並由楊奉琛執行製作。 

雛鳳一誕生

 模型示意圖  細部示意圖
 模型示意圖 細部示意圖

 

古代有一傳說,鳳山昔年有石忽自開,內有讖云:「鳳山一片石,堪容百萬人,五百年後,閩人居之」事載鳳山,以此傳說做為想像,仿佛看到了 過去先人們的艱辛,為未來的子孫奠下了良好的基礎,由小小的聚落發展成至今的規模,因此,此處作品以雛鳳的形象做呈現,代表著鳳山市的誕生。雕塑 本身高約為8公尺高,寬約為7公尺,總重量約為十噸。 

平面配置以巨石蹦出雛鳳為主體意象,以較粗獷的石景,展現出發展初期的艱辛,不規則的石景突顯了較有現代流線造型的雕塑主體,並以雕塑為中心向外發散,讓觀賞者的視線自然而然的產生聚焦。

 

茁壯

 模型示意圖2細部示意圖2 
 模型示意圖 細部示意圖

 

 此槽化島位居三槽化島中間的位置,一旁的衛武營將蛻變為都會公園及國家劇院與音樂廳,可預期此地將成為南台灣最新穎的休閒遊憩中心,藝術、文化、創意的種子將由此發散,成為南台灣的藝術重鎮。 

 綵鳳意指羽毛顏色五彩繽紛的鳳凰,以此暗喻著茁壯而具豐富人文色彩的鳳山,設計中鳳雕塑站立其中,植栽則以較低的姿態呈現出另一臥倒的鳳凰,兩兩互應,呈現出有趣的畫面。 

雕塑本身高約為10公尺高,寬約為7.16公尺,總重量約為十二噸,造型如圖所示。設計變更:原定雕塑為不鋼材質之面板,因考慮不鋼材質的折射、反射等物理性恐將影響交通之安全,擾亂駕駛人之視線,故將不鋼變更為鋼板,另做表面之處理,並考慮來往人群之視覺感觀,調整創作品座落朝向

 

威鳳

模型示意圖3細部示意圖3 
 模型示意圖 細部示意圖

 

此槽化島位居三槽化島最末端的位置,臨近高速公路,而基地狹小,故以高聳的形式呈現,期能讓高速公路上的來車也能看見,成為鳳山對外的地標。 

 威鳳一羽意指:鳳凰的一根羽毛。比喻略見一斑。《梁書》卷四十一。劉儒傳:「此亦威鳳一羽,足以驗其五德」,會以此成語為發想,乃因鳳山昔日的風光雖已不在,但由過去遺留下來的古蹟,卻依然可感受到當時的熱鬧繁華與地位,而許許多多的記憶與故事也依然不斷的在這塊土地上留傳著 

此作品以線狀呈現鳳凰尾翼的意象,隨著不同的角度,視覺上雕塑由羽翼轉變為鳳凰的圖像,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感受。 

 

資料來源:鳳山區公所郭進益技士提供「鳳山市道路槽化島景觀意象塑造創作品暨「創作品之底座結構體及邊景觀設計監造工作」案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