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載入中

資料處理中

澎湖跨海大橋簡介

澎湖跨海大橋橫跨於白沙、西嶼兩島間的吼門海道上,為兩島間唯一連絡通道。原橋包括兩端路堤全長2478公尺,其中路堤長319公尺,橋長2159公尺,橋面寬5.1公尺,有7處8公尺寬避車道,大小橋孔76孔。於54年3月動工興建,59年12月竣工通車,建造費為新台幣壹億肆佰伍拾萬元。

廿餘年來,因橋址所在海流湍急,潮汐變化迅速及長年東北季風吹襲、腐蝕嚴重,又交通量快速成長,原有車道已不敷使用。乃至73年起,分年分段編列經費改建,85年1月竣工通車。改建後全長為2494公尺,其中路堤1519公尺,橋梁975公尺、橋面全寬13公尺。總計新台幣壹拾億貳仟捌佰萬元整。

假如您來到了澎湖通梁,佇立跨海大橋(吼門水道),可環顧內海的大倉與西邊的馬公、白沙、西嶼等島嶼,再遠眺四角嶼、桶盤、虎井等離島,更覺大海茫茫而無止盡。本橋之完成對澎湖觀光事業貢獻頗大,每年有多少旅客幾乎都是仰慕跨海大橋之名而來,他們流連於橋頭高聳雄偉的拱門前,或漫步於長虹碧波的橋面,或觀賞藍天白雲下的大海、湍急的水流浪花,或諦聽迷濛的潮音,或夕陽晚風中領悟那份福至心靈的感受,對在都市喧囂環境中住膩了的人們能來此小憩,看看海景聽聽濤聲,接受大自然的擁抱,而度個愉快的假期,堪稱是人生一大樂事。

照片-澎湖跨海大橋
照片-澎湖跨海大橋地圖
澎湖跨海大橋計畫內容
  • 澎湖跨海大橋位於白沙島與西嶼島之間,控扼吼門,為澎湖本島交通主要幹道。原橋長度2159公尺,橋面寬5.1公尺,橋上共有7處8公尺寬之避車道,於民國59年12 月完工通車。但由於橋址所在,海流湍急,潮汐變化迅速,歷經歲月摧殘及交通量成長快速,原有單車道,橋梁已不敷使用。乃於73年7月動工改建為雙車道橋梁,於85年1月完成。

  • 工程範圍:

    • 澎湖三號線20K+871至23K+471,全長2,600公尺。

    工程內容:

    • 橋長:

      50公尺鋼梁2孔,30公尺預力梁26孔,橋梁計975公尺,路堤1,519公尺,全長2,494公尺。

    • 淨寬:

      橋面13公尺,兩旁護欄。人行道計3.5公尺,車道淨寬9.5公尺。

    • 上部結構:

      箱型鋼梁50公尺8支,預力混凝土梁30公尺156支。

    • 下部結構:

      21K+965至22K+163及22K+772至22K+970橋台、橋墩。基礎採用混凝土方塊堆砌式基礎計10座。22K+163至22K+772橋墩以圓形雙墩柱,基礎採預壘混凝土基礎計19座。

    • 改善老舊危橋,增進行車安全。
    • 增強國防運輸效能,厚植國防戰力。
    • 節省行車時間,降低運輸成本。
    • 便捷交通網路,繁榮地方經濟發展。
    • 增添遊憩勝景,促進觀光事業發展。
  • 第一期列1億9,800萬元

    第二期列8億3,000萬元

    • 設計活載重採AASHTO HS20-44及考慮M-48履帶車之通行。
    • 鋼筋混凝土水泥採用卜特蘭二型改良水泥、鋼筋使用環氧樹脂敷層之防蝕鋼筋,以台灣本島產河砂取代海砂,並添加防銹劑。
    • 預力梁底塗刷彈性漆、鋼梁採用高拉力低合金結構及高拉力螺栓施工。